学校要闻
NEWS来源:0 时间:2015-05-15
君子以果行育德。德育,不仅仅在于“知”,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行”。思政通识教育部承担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任,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四个实现”:一是实现“核心价值”的传承;二是实现“综合素质”的养成;三是实现“美好情操”的培育;四是实现“学养能力”的锻造。同时以“四个面向”为育人定位,以“四个走出”为育人路径,“四个教育”为育人体系,为此,思政通识教育部将社会实践课程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探索创新独立学院“人无我有”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德性养成。
首创转型教育——促使新生适应高校生活
一个都不能偏-准备冲锋
“新生转型教育”实践课程,为促使新生实现由应试的高中学习模式转型为具有主体性学习的高校生活开设。该课程参与学生规模宏大,内容包括:户外转型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相互理解、包容和信任,让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精彩一课——同时开设几十门精彩课程体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高校人文社科、思想教育学术前沿。
转型教育活动-四千人信任圈唯我独有
转型教育活动-四千人信任圈唯我独有
走出国门——正式成为“欧洲之心”成员
活动-体验异学问-参观中大本部
自2008年始,思政通识教育部带领学生参加在法国、德国、波兰、葡萄牙、英格兰等地举办的“欧洲之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小组活动-大家的成果
2009年3月思想政治教育部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东西方学问比较与创造性能力开发”六国学生交流实践活动“欧洲之心”活动。这次活动包括英、法、德、葡、捷、波6个创始成员国的师生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共计90余人。吸引多家媒体的关注,提升了南方学院的知名度和海外影响。
最后的胜利--颁奖仪式
延伸境外——港粤学问交流
2009开营
自2009年以来,思政通识教育部成功举办多次“踏足神州、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港粤”两地学生国情教育夏令营活动。促使南方学院的学生了解香港的发展情况与历史学问,增加交流与沟通,扩展国际视野,加深爱国情感。
参观黄埔军校
2014年暑假始,思政通识教育部启动了“世界五百强香港企业研习项目”。该项目提升学生的区域化视野,拓展对外交流,且在这种区际交往中,不断开拓利用和发展彼此相互之间的有利资源和空间。
依托课程——打造“社会实践课程”
"毛爷爷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课程,自2008年始创设。课程由组建团队、开题报告、问卷设计、调查方法引导、心得分享、最终展示等六大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实践课程。老师对学生选题、调查方法、经验分享等各个环节进行课堂讲授和引导评估;学生采用自主组团,通过自行提供志愿服务,或到街头、企业、政府、乡村等进行田野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平岗调研
该门社会实践课程实施以来,深受学生欢迎。锻炼学生的胆力、魄力、耐力和思考力,使之知晓国情、省情、世情、民情,学习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沟通、与政府企业沟通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对祖国的认识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老人院调研
改革新启程——非专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
响应学院“创建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十年发展蓝图,思政通识教育部承担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任。经过八轮的集思广益,思政通识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方案终成雏形。改革新启程将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教学内容创新——实现贯通思政与通识教育互通互补互鉴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二、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三、教学机制创新——实施“思政、通识、学工”三位一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通识教育为素养,以专任教师为引导、以辅导员为教辅、以学生自主为实践。四、考核方式创新——“整学分”与“微学分”相结合。
总体来说,思政通识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施行效果斐然。一是学生对国情、省情、世情有较深刻认识,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把握有了新的认知;二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性情和升华品德,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集体纪律观念、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等,为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思政与通识教育部 编辑:管丽珺 编辑:龙艳平